丹麦人平均有8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人们在居家“硬件”——各式家具的选择上绝不会马虎。
提到北欧风家具,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性冷淡”。从设计、颜色到风格,这些家具处处透着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极简风,仅仅是看着都让人觉得利落舒服、赏心悦目。
但丹麦家具拒绝“性冷淡”的单一标签。大到一套沙发、一个衣柜;小到一盏吊灯、一台音响,都兼顾颜值与功能。
简约与实用,是丹麦设计的两大关键词。如何用最简约、最“物尽其用”的产品带给人们最舒适的使用体验,是设计师们始终探索的问题。
在西方设计史上,椅子通常被视为终极的设计对象,正如设计大师汉斯·J.瓦格纳所说的:“椅子是最接近人的东西,你可以给它一个个人表达。”而丹麦设计师们在20世纪对于现代座椅设计的开创性探索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做一把椅子很简单,但要做一把享誉世界的椅子则很难。然而,丹麦人做到了这一点。
汉斯·J.瓦格纳(Hans J. Wegner)、阿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安科·巴克(Anker Bak)……这些耀眼的名字代表着无数亮眼的丹麦设计。
除了椅子,各种各样的灯也是每个丹麦人家中必备的元素。丹麦冬日光照稀少,在可长达十五小时以上的黑暗中,灯不止是一束光源,更承载了人们对光明的向往和渴求。
丹麦的设计大师们在制作灯具这方面可算是下尽了功夫。造型独特、令人过目难忘的PH5吊灯;典雅高端的花灯;“灯如其名”、样子如一颗饱满松果的松果灯……
▲波尔·亨宁森(Poul Henningsen),现代斯堪的纳维亚灯具的泰斗级人物。
▲亨宁森设计的PH5吊灯,被认为是丹麦设计的经典之作。在许多丹麦影视剧中,你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
如果说这些灯具和桌椅沙发支撑起了居家生活的骨架,那么各式各样的小小装饰品便为居家生活注入了血肉。
丹麦人酷爱各式装饰品,无论是一束鲜花、一幅挂画,亦或一个小小的工艺品、一个摆件……都为生活注入了鲜活的色彩。北欧式的生活美学,也体现在这些小小的角落里。
看似“高冷”的橱柜里可能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极简的灯具散发出的却是柔软的暖光。看到这里,不知你是否对“北欧风”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当恶劣的冬日限制了旅行的脚步时,丹麦人选择把灵魂投注到书页中,让文字带灵魂“起飞”。
丹麦人热爱读书,随便走进一家书店或咖啡馆就能看到认线%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购买了一本纸质书。
就连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都曾亲自为丹麦语版《指环王》三部曲绘制插图。看到这样高颜值还自带“王室buff”的书,丹麦君只想说:谁能不心动!
其实,丹麦是个低调的电影强国。这里不仅有鬼才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的托马斯·温特伯格(Thomas Vinterberg)和天才演员“麦子叔”麦斯·米科尔森(Mads Mikkelsen),更诞生了多部享誉国际盛名的影片,光是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就拿过四次(2021年《酒精计划》、2011年《更好的世界》、1989年《征服者佩尔》、1988年《巴贝特之宴》)。
此外,影史上知名的电影运动道格玛95(Dogma95)便是由拉斯·冯·提尔和温特伯格等人发起的。(丹麦君科普时间:道格玛95运动兴起于1995年,该运动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聚焦于故事和演员本身,去除各种华而不实的包装;简单来说,就是让电影不再那么花哨,而是回归影像本身。)
与浪漫洒脱的法国电影或意大利电影相比,丹麦电影的风格大多如这里的冬天一般冷峻犀利。然而,干脆利落的镜头下又埋着别样的深意和哲思。
如果你想要试着入门丹麦电影,可以先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酒精计划》和豆瓣9.1分的《狩猎》开始哦!
你知道吗?乐高(Lego)的名字来源于丹麦语中的leg godt,意思就是玩得好!如今,这个品牌也早已走出丹麦,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玩具巨头。乐高所推出的一系列老少皆宜的玩具产品,也是人们宅家放松时的不二之选。
在拼乐高时,看似漫长的黑夜好像过得飞快。收获最终成品的那一刻,也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这是一道传统的圣诞甜点,长着章鱼小丸子的外表,却有着苹果般酸甜的口感。一口一个,好不过瘾!
闲暇的午后或夜晚,来上一块好看又好吃的小点心,配上一杯咖啡或热茶,享受冬日里的小确幸时刻吧~
比吃甜点更快乐的,大概就是自己动手做甜点了吧!从准备材料、精心配比到甜点新鲜出炉的一刻,每一步都是奇幻的冒险。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红酒”潮。其实,丹麦人的冬天也离不开这种饮品。热红酒(gløgg)简单易制作,美味又暖身,是绝佳的冬日伴侣。
一碟苹果球、一杯热红酒、一本书,人们就这样缓慢而又幸福地度过每一个冬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