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记者一线行|跟随那坡巡边员感受边民新生活

6月23日-24日,“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三批第一组采访团记者,来到那坡县。相对于其他的贫困县,那坡县的扶贫工作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设置“定岗不定人”的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

那坡县百南乡百南村与越南接壤。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今年4月开始,村里设置了巡边员的公益性岗位。百南乡规良村那平屯的马亚铁成为了一名巡边员,每天工资100元人民币。这份工作让他每月增加了近1000元人民币的收入。

巡边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天上午8点,马亚铁步行从家里出发,大概走2公里的路程到达巡边点,爬坡走山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巡边的时间每天至少要6小时以上。在巡边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境外人员进入,他要进行报告并且及时劝返。

百南村有412户1604人,居住着壮、汉、苗、瑶四个民族,这里跟越南交界,这里的居民也是边民。百南村党支部副书记陆金荣介绍,定岗不定人村级扶贫公益岗位具体补贴,通过经济水平、岗位性质、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来决定。按月用工上岗,每天100元人民币,每月岗位补贴标准不低于800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的扶贫工作,是长期持续的。记者眼前这一大片厂房,属于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017年,那坡县在对接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那坡工作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到那坡注册成立了这家企业,负责实施公司投资建设的那坡县同益新丝路新区丝绸生产线项目。

“收入高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85后韦美远是那坡县城厢镇弄力村弄怀屯人,以前她在离家较远的县城上班。去年,她放弃了销售工作,来到家门口的同益新丝绸公司上班。她每天骑电动车10分钟就能到达公司,平均每月收入3500元人民币左右,还能照顾家庭。如今的她还当上了所在织造车间的“领班人”。

像韦美远一样选择在家门口上班的还不少。来自那坡县伦亭镇永乐村的李玉华是选剥车间员工,她以前在广东打工,因为年纪原因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去年同益新丝绸公司招人后,她就来应聘,后来她的爱人也到公司食堂工作,“双职工”的日子如今让她更有努力的方向。

“公司落户后,很多本来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过来上班,留守儿童少了,家里的老人也得到了照顾。”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云介绍说,公司成立以来主动融入县里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工作。目前公司计划投资建设一条数码印花生产线项目,在那坡建设集桑蚕茧收购、白厂丝生产、纺织绸布、炼染数码印花的丝绸加工完全产业链,填补那坡乃至广西丝绸产业的空白。

截至目前,公司在那坡县收购蚕农的蚕茧276万斤,收蚕资金达5000多万元人民币,12091户蚕农直接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23户,共受益1766万元人民币。同时,公司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主动承担部分乡镇的桑苗采购与发放工作,发放量达5420亩,覆盖6个乡镇、50个村162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00户。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