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這裡工作三年了,主要從事花卉、蔬菜管理,月收入3200元,女兒在園區管委會工作,丈夫承包了園區大棚種菜,年收入20000余元,去年,我們在銀西買了一套樓房,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53歲的水川鎮西春村五社村民李翠香邊拔花叢中的雜草邊對記者説。
李翠香腳下的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規劃面積約1萬畝,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是白銀市、白銀區兩級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
近年來,白銀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構建金溝河生態示範帶、沿黃休閒旅遊經濟帶,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融合共進,“美麗鄉村”疊加“美麗經濟”,綠色發展提升“綠色價值”,為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現小康注入了無限生機和活力。
金溝河全長28公里,流域面積506平方公里,貫穿白銀城區經王峴、強灣、水川三個鄉鎮流入黃河。何曾幾時,河水污染嚴重,河道垃圾遍佈,砂場林立。
2017年,白銀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實施金溝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堅持以生態保護和修復為導向,以促進産業為抓手,堅持産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突出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全力保障項目推進。針對金溝河沿線不同的地貌地形和自然風光,高標準規劃設計,以金溝河作為軸線和紐帶,分為城區段和郊野段兩個部分,打造兩岸濱河景觀帶,改善城鄉生態人居環境,塑造一條綠水青山的示範帶。
金溝河生態綜合治理城區段總投資7.19億元,全長5公里,包括水利工程和景觀工程兩部分,分為黃河之韻、城市活力、地標展示、文化休閒四個片區。郊野段工程概算總投資6.67億元,北起白榆公路污水處理廠,南至水川鎮黃河入河口,全長23公里,主要包括河道整治、白銀-青城旅遊公路改建、慢道修復、橋涵建設、遊客服務中心、水系連通、美麗鄉村和大環境綠化等8項建設內容。昔日一條城區排污泄洪的通道,一個生態治理的堵點,一彎砂場林立、垃圾遍佈的沉寂河流,一躍成為注目焦點,再造秀美河川的蝶變之夢。目前,隨著金溝河道治理、生態修復、慢道鋪設、河湖連通、沿途大環境綠化、美麗鄉村改造提升、白銀至青城旅遊公路拓寬貫通、中蘭客專白銀南站修建等諸多項目的落地實施,一條連接白銀城區和水川沿黃生態旅遊經濟帶正悄然形成。
環境美麗,乾淨整潔,聽犬吠,嘮家常,能致富,宜居宜業宜養宜遊,是人們對家鄉最大的期盼。
近年來,白銀區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構建金溝河生態示範帶、沿黃休閒旅遊經濟帶為契機,立足富民興農、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特色産業,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先後建成精品特色村15個、美麗宜居村7個,創建省級清潔村莊45個,打造人居環境示範村5個。白墻青瓦相得益彰、小橋流水交相輝映、特色産業蓬勃興起的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奏響了鄉村由“美麗”向“振興”蝶變的華彩樂章。
為了鞏固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確保以嶄新面貌步入小康,今年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白銀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大力開展“四抓四促”城鄉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以“拆違拆舊”為突破點,在“拆”字訣上強攻堅,集中清理整治“臟亂差”和衛生死角;在“治”字訣上拼全力,按照“三無”、“四凈”標準,建立完善村莊環境長效機制;在“清”字訣上做實功,抓好農村院落修繕;在“修”字訣上重品味,圍繞“以綠擠臟、以綠擠荒、以綠治亂”的思路和“宜林則林、宜花則花、宜草則草”的原則,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在“綠”字訣上長堅持,利用圍擋+景觀效果進行美化;在“圍”字訣上使巧勁,大力消除視覺“污染”視覺“貧困”。促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提質升級。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如今,看得見綠水青山、留得住鄉愁鄉韻的白銀區鄉村旅遊“六朵金花”花村顧家善、鄉坊強灣村、桃園羅家灣、石村萱帽塔、古韻大川渡、大坪農業園破繭成蝶,絢麗綻放,山水田園相互交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足感空前提升。
石村萱帽塔,今年經過再次提升,一座名為“蘇庭”的優雅民宿閃亮登場。在石村萱帽塔的粗獷滄桑裏,多了一份“白雲生處有人家”的清寧悠遠。
鄉坊強灣村,結合白榆公路拓寬改造和金溝河生態治理工程推進,以“全域無垃圾整治”、“四抓四促專項整治行動”、“星級鄉村”創評為抓手,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徹底解決該區域徵拆前後環境面貌“臟亂差”問題,通過平整場地、鋪設人行道、新建楓葉廣場、木質長廊、綠化提升等舉措,美麗鄉村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認識深刻了,愛家鄉、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
桃園•羅家灣,一個有山有水、有林有田、富裕興旺的新農村,得益於白崖子村黨支部副書記、致富帶頭人羅繼軍的幫扶和帶動。十多年來,他致富不忘鄉親,自掏腰包帶領村民發展核桃産業,統一規劃新建農宅,讓村民們住上了優雅別致、設施齊全的新宅院。近年來,羅繼軍又帶領村民發展集核桃採摘、餐飲休閒、垂釣養生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産業,讓村民們致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寬。今天的羅家灣,不僅是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康新村”“幸福桃園”。
2020年6月24日,“白榆旅遊公路”改建通車,與金溝河一道,將白銀區3個鄉鎮18個行政村連接貫通,一條路,一道河,成為賞心悅目的“風景線”、鄉村振興的“主動脈”、逐夢小康的“幸福路”、“幸福河”。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美“面子”,更要美“裏子”。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家級試點建設工作,白銀區在優化鄉村治理上狠下功夫。今年以來,大力開展“三曬三比三賽”鄉風文明行動,組織“鄰里互誇會”、“敬老宴”、“最美不過身邊人”模範人物巡講進基層、曲子戲展演等16項特色活動80余場次,積極開展“家規、家訓、家風故事會”、“好家風好家訓”徵集評選等活動;發揮農村紅白理事會作用,簡辦快辦白事37場,取消各類喜宴63起,全區45個行政村開展“曬村規民約”和“星級鄉村”創評活動,有力地提振了農民精氣神,提升了鄉村文明風貌,使美麗鄉村建設的精神內涵更加深厚。
“一水荷芬追六雋、滿川綠蔭證雙清。”黃河假日城濕地公園,荷花盛開,漫步荷塘邊,看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嬌羞,又有“亭亭風露擁川坻”的大氣,令人心曠神怡。這裡,十里櫻花大道如詩如畫、萬畝濕地美輪美奐、十里黃河風情線濤聲如歌、隴原巧手編出朵朵幸福,每年在濕地公園舉辦的櫻花節、荷花節,已成為白銀區旅遊的特色品牌,吸引遊人絡繹不絕。“到今年我們已舉辦了四屆荷花節,每屆參會人數達到10萬。”濕地公園發展部部長李蓉蓉説。
鑲嵌在黃河岸邊的“江南水鄉”——花村•顧家善煙柳碧樹、小橋流水,紅花綠草、白墻灰瓦,光陰雕琢的巷陌喚起遊人心底的濃濃“鄉愁”……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沿河小村,成為白銀區美麗鄉村“代言人”,顧家善的變化,得益於美麗鄉村建設的催化和提升。幾年前,這裡的村民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大棚蔬菜和外出務工,村子裏冷冷清清。如今,火熱的鄉村旅遊,讓不少外出的年輕人選擇了回鄉,他們帶著新觀念、新思路,借助鄉愁鄉韻,做起了“美麗”文章。目前,村裏已發展農家樂3家、特色民宿2家,既為遊客提供了便利服務,又為村裏的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務工就業平臺。
激活鄉村旅遊“一池春水”,開啟鄉村振興“無限春光”。大坪農業園區以日光溫室蔬菜和特色林果為主導産業,採取“園區+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將鄉村休閒旅遊作為邁向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打造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休閒旅遊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目前,6家公司、2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其中,涵蓋種植養殖、加工及銷售、餐飲、旅遊等,帶動區域農戶3500戶1.3萬人發展,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0戶657人。園區提供就業崗位800余個,周邊村民在園區長期務工年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臨時性務工人員年均增收在8000元以上。今年以來,大坪花海、園區採摘旅遊收入已超過100萬元,解決周邊村民就業80余人。鄉村旅遊就像一把金鑰匙,為農民群眾開啟了幸福美好生活的大門。
今年以來,白銀區克服疫情影響,積極推進旅遊業回暖復蘇,截至7月底,白銀區接待遊客186.1萬人次,旅遊綜合總收入11.49億元,其中,鄉村旅遊接待遊客75.44萬人次,鄉村旅遊收入1.72億元,新增旅遊就業人數500人。
未來,白銀區將按照“統一規劃、分步推進”的原則,突出示範引領,每年打造2至3個特色美麗鄉村,3年內達到美麗鄉村全覆蓋。
會上,蘇竣教授就推動智慧社會治理的社會實驗方法和思路作了精彩報告,系統介紹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背景及其對推動社會治理的意義,報告通過豐富的案例與詳細的數據,指明瞭開展社會實驗的方法,詳細解讀了人工智慧試驗區開展社會實驗研究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龔克主席指出,人工智慧社會實驗研究是按照科學的方案和路徑開展的“科學實驗”,建議在社會實驗頂層設計中考慮與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實現社會實驗與技術試驗、政策試驗的有機結合。本次會議,各位專家學者充分交流了研究成果,研究討論了社會實驗的工作思路,標誌著我市人工智慧試驗區社會實驗活動正式啟動。
圖1王芝學指導果園生草種植管理圖2王芝學開展桃冬季管理栽培技術指導二、補短板,引進品種增産增收針對受援地果樹栽培時間長,存在品種退化的問題,幫扶團隊找準“病因”,對症下藥。圖3王芝學查看倒春寒對示範基地蘋果開花的影響三、強服務,管理技術持續優化針對受援地果農栽培管理技術亟需提升的需求,幫扶團隊精準施策,通過多渠道、多途徑邀請專家開展線上、線下培訓進行技術指導。一、重基礎,科學種植提質增效幫扶團隊以提質增效、省力高效為中心,重點研發推廣增施有機肥、無害化病蟲防治、果園生草和園藝地布鋪設等技術,支援秦安、天水等受援地科學開展果樹種植。
天津市西青區投資2.56億元打造“西西海”生態濕地,區域生態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西西海”濕地項目位於獨流減河左岸,西起陳臺子泵站,東至津王公路,跨度約9公里,佔地10465畝。通過優化調整原有魚塘地形地貌,連通水域,建設凈化處理系統,種植綠色植物、水生植物等,現已形成秀美的表流濕地。秋季的“西西海”濕地在藍天白雲映襯下風景如畫。
日前,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管控與建設的部署安排,市規劃資源局組織編制了《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造林綠化專項規劃(2018—2035年)》(簡稱“《專項規劃》”),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9月15日晚,“中國三大男高音”音樂會將在天津大劇院的戶外親水準臺劇場舉行。屆時,三位中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莫華倫、魏松將為天津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的音樂盛宴。
近日,由天津歌舞劇院“Vivace”室內樂團打造的“冰雪奇緣”迪士尼動漫專場視聽音樂會在天津音樂廳上演。這場音樂會奏響了多首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動漫音樂曲目,一如既往地帶給觀眾們歡樂與感動,但音樂會背後有著不凡的意義,作為天津歌舞劇院復工後舉辦的首場劇場演出,這場音樂會標誌著該院的演出正式回歸常態。
為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營造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傳承發展的良好氛圍,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將於今年“十一”期間推出“講好中國故事”系列兒童劇展演季。
近日,京濱鐵路寶坻特大橋跨引灤入津輸水明渠連續梁順利合龍,助力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
最近一段時間,多地持續開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範圍。已開放載人測試許可的有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武漢、滄州6個城市。智慧網聯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城市建設自動駕駛環境還面臨哪些問題?産業生態如何構建……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
9月12日,天津大學2020年新生開學典禮在北洋園校區和衛津路校區分別舉行,近萬名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參加了開學典禮,聆聽師長諄諄教誨,開啟新的大學生活。
升國旗,唱國歌,閱兵式、分列式、軍體拳、匕首操……9月5日上午,在天津市第21中學的操場上,一場學生軍訓彙報表演正在這裡進行。該校今年剛升入學高中的400余名新生,在天津市靜海區紅太陽素質教育服務中心教官的的帶領下,嚴格按規定完成了軍訓。作為一所充滿濃郁歷史氣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天津市第21中學積極探索以學生主體發展為目標,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德育培養。
關於我們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刊登廣告聯繫方式本站地圖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舉報電話: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