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納爾奇克斯巴達

最不可思议的战斗!1万斯巴达勇士竟被300同性恋完虐

如果说古希腊哪支部队最勇猛、最善战,很多人都会想到以崇尚武力著称的斯巴达重装步兵了。斯巴达是古希腊非常重要的一个城邦,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这个城邦里的所有男孩子,子出生开始就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通过这种独特的“斯巴达军事教育”训练出来的斯巴达军队战斗力极强。

在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仅仅率领3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就在温泉关阻挡了薛西斯一世率领的波斯十万大军整整三天,可见其战斗力多么强悍。但是,即使如此,斯巴达重装步兵依旧不能说是古希腊最强的士兵,因为曾经在一场战斗中,10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曾被300名同性恋士兵完虐。

300名同性恋士兵可不简单,他们便是底比斯城邦最强大的战斗力量,号称斯巴达克星的底比斯圣军。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300名最勇猛的战士,居然全部都是同性恋。

原来当时的文化和现在不同,古希腊很多地方都崇尚同性恋文化,尤其是底比斯城邦,号称是同性恋的摇篮,在这里同性恋现象非常常见,而在军队中很多人都是常年相伴在一起,逐渐也成为了同性恋。

于是在公元前378年,古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将军高吉达斯创建了一支很特别的军队,即后来的底比斯圣军,进入这个部队的,有着严格的选拔条件,第一条便是同性恋、恋人关系,且战斗力,出身贵族。当时入选的有很多人,但是经过严格的筛选,高吉达最终确定了这支由150对、300人组成的同性恋军队。

事实证明这只部队战斗力异常强大,经常作为底比斯军队的先锋或者杀手锏使用,即使是以勇猛著称的斯巴达人也难以抵抗。当时的一位将领说过其中的原因:一个军团应该将相爱的战士编在一起,这样才能组成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部队,因为一个人是绝不愿在爱人面前丢脸的,而且他会为了保护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的性命。”

公元前371年,正值斯巴达城邦的鼎盛时期,斯巴达的重装步兵几乎征服了整个希腊。当时斯巴达的国王翁布罗率1.1万大军企图再征服底比斯城邦。

底比斯统帅伊巴密浓知道斯巴达军队战斗力极强,且擅长“震慑冲击战术”,不过这一战术关键在于作战时必须保持整个军队整齐向前开进,以保证军队方阵中所有的长矛同时冲入敌人的正面,从而一举冲垮敌阵。

针对斯巴达的战术,伊巴密浓发明了一种新颖的“斜形战斗队形”,这样一来两军的正面就不是平行接战了,当斯巴达正准备调整队形时,底比斯圣军突然发起攻击,面对这300名勇士,斯巴达重装步兵居然不能低敌,最终阵势被冲散,底比斯军队主力趁机反击,将一万多名斯巴达重装步兵打的落花流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古希腊最强城邦:全民“军事精英”的斯巴达为何走向衰落?

。”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给西方文明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政治等方面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古老文明的繁荣或失落,在今天看来,人们追寻真相的同时,依然带有许多神秘色彩。提到遥远而神秘的古希腊文明,不得不提到雅典和斯巴达的城邦政治。

在我们的印象里,雅典以璀璨的文化与精神文明为人津津乐道,斯巴达的记忆标签总离不开严酷纪律、贵族统治和军国主义等等。

在古希腊文明的进程中,一度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争霸的格局。但是斯巴达从争霸到独霸再到衰弱的经历,仅仅百年左右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仿佛只是历史过程中的昙花一现。为何几乎全民皆是“军事精英”的斯巴达会如此快地走向衰落?

事实上,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纠葛仿佛是古希腊文明中起伏的脉络。古希腊文明的璀璨与衰败,伴随着这两个城邦的起起落落。追溯其源,辉煌开始于一场战争,这繁华也结束于一场战争。

到希腊世界在地中海东部发展得比较强大时,在西亚兴起的波斯也在广大的地区拥有自己的帝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希腊这个文明中心的边缘。

双方的冲突在波斯人的西进政策既影响了希腊人的经济利益,又侵犯了希腊人的政治权益时,爆发了这场在世界史上浓墨重彩的战争——希波战争。

战争的导火线是小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面对波斯的侵略爆发了反波斯人的米利都人起义。

一开始对于这件事,米利都向希腊本土求援,没有得到斯巴达的回应,雅典也只是派了两下艘战舰支援。波斯军队在米利都焚烧劫掠,大肆屠杀。这个悲惨的故事被雅典诗人普律尼克斯写入剧本中,题为《米利都的陷落》,为全体希腊人而震动落泪。

当波斯军队将侵略矛头指向希腊本土时,希腊人为保护城邦的独立和自由组成希腊同盟,共同反对波斯的入侵。当时斯巴达的重装步兵训练有素,是大陆上力量极其强悍的一只陆军队伍。

期间发生了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战役等著名的战役。在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和他精心挑选出来的300名斯巴达勇士全部阵亡,这是一次以少敌多十分悲壮的战役。斯巴达军队的勇猛战斗力可见一斑。

对于斯巴达来说,战争的继续已经没有意义,遥远的海上利益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并没有那样大的吸引力。

与之不同的是,雅典主张乘胜追击,以雅典为首所组成的提洛同盟使雅典在此战中获得海上霸权的地位。雅典的势力逐渐增强,它与盟邦的关系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提洛同盟成为雅典统治其他城邦的工具,雅典渐渐开始建立起一个海上的帝国。

从斯巴达退出希腊同盟之后,十年之内,雅典就成为了爱琴海上的霸主,且它的势力处于不断扩大之中。这就引起了斯巴达以及它背后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深深的担忧和困扰。

斯巴达与雅典对抗的战争是由斯巴达主动挑起的,这场战争是希腊世界最大规模的内战,是斯巴达乃至希腊城邦走向衰弱最表面的体现。

但是从斯巴达主动退出最初的希腊同盟来看,斯巴达在最初并没有争霸的野心,现在却主动挑起战争与雅典争夺霸权。这种心理上的转变是否过快?如果斯巴达仅仅是想要抑制雅典势力的增长来保持希腊世界的平衡状态,以至于不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那么在这场战争胜利后,就不会对盟邦采取那样的态度。这就不得不从斯巴达内部的制度说起。

在斯巴达,每个男性公民的目标是如何成为具有顽强意志,宁死不屈的优秀战士。而妇女接受正规教育,参与社交活动,是为了成为男性公民的好伴侣和斯巴达战士的合格母亲。

城邦的法律规定,女孩们要锻炼身体,秉持着优生优育的原则,从源头上来保证战士健壮的体格。在这种特殊的军事教育制度下,斯巴达男子的一生都在军营中过着规定的生活,他们不需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工商业。这意味着公民是军队的基础,公民的唯一事业就是作战。

然而,在古希腊普遍林立的城邦国家中,公民团体的数量并不占总人口的大多数。更不用说斯巴达人的孩童从出生开始就要经过严厉的选拔,以至于在后期的战争中,一旦公民兵制遭到破坏,斯巴达通过武力建立起来的威信,岌岌可危。

另一方面,工商业和农业生产作为经济上的基础,长期由希洛人和庇里阿西人从事。使斯巴达在经济上对希洛人有强烈的依赖,但是同时他们对希洛人的统治又非常严厉,希洛人的地位等同于奴隶。斯巴达人时时刻刻都在做着残酷压制希洛人反抗的准备。

斯巴达人所依赖建立统治的公民团体,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只能通过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提高战斗力和军事水平,从而国内这种反抗的力量。这样就进入一种非良性的循环,希洛人可能反抗的危机在斯巴达的内部就像是活火山,随时都可能会爆发。

当这种内部潜在的危机碰撞外部的压力,一触即发之时,斯巴达的统治能否继续?

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希腊世界最大规模的内战。这场战争耗时二十七年,这可能是斯巴达和雅典最初从未想到的。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斯巴达获得胜利,但就其后续的结果来看,是否能称得上是一种胜利,还很难说。

当时雅典是海上强国,斯巴达是陆上强国。一个实行民主政治,一个实行贵族寡头政治。它们是希腊各城邦中的两霸,他们的矛盾逐渐以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两大集团对立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战争初期,雅典国家富裕、装备精良、人口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斯巴达传统的强悍的武力作战的方式,在对比之下,并没有占有过多的优势。

远征西西里失败带给雅典无法弥补的损失,斯巴达因此受益,并且以获得小亚地区统治权为条件请求波斯的援助。斯巴达最终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取胜,雅典沦为二等城邦,而斯巴达成为希腊世界唯一的霸主。但在斯巴达称霸的数年中,反对者从未平息。

斯巴达对战败的城邦要求他们建立同斯巴达一样的寡头政府,对这些城邦以及它的盟邦实行不平等的联合政策,直接使用军事手段干涉其内政。这无疑违背了各个城邦的自由精神,尤其是原本实行民主体制的城邦,使斯巴达与希腊同胞之间埋下离心的隐患。

在外部斯巴达人出兵帮助小居鲁士夺取波斯王位失败,导致了斯巴达与波斯盟友关系的破裂。

随着战争一次又一次的爆发,公民军数量减少,斯巴达的军事实力直接下降。战争带来的大量经济损失与消耗,对城邦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斯巴达暴力征服的美塞尼亚地区宣布独立,城邦内部的希洛人抓住时机再次反抗。斯巴达政治体制之下的那座活火山,终于爆发了。斯巴达的经济基础原本就建立在对希洛人的剥削和奴役之上。这种反抗给斯巴达统治的经济基础造成毁灭一击。

一旦有霸权的出现,为了保卫城邦的自由与自治,其他城邦就会联合起来群起攻之。高处不胜寒,不是斯巴达,也会有下一个。盟邦的反霸斗争加剧了斯巴达的衰落,斯巴达这个霸主在这种必然和偶然之间走向没落。

伴随着这种过程中,更大的意义可能是由此希腊古典文明由全盛走向衰落,城邦制度名存实亡,处在衰败中的希腊各邦同斯巴达一起在风雨飘摇中失落在马其顿的铁蹄之下,留给我们后人一阵唏嘘与感慨。

今天,斯巴达只留下历史的故纸余烟,但它的那一套特殊的军事教育制度在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留下的话语让我们追寻与讨论,好奇着它神秘而庄重的过往。

正史上的温泉关战役:斯巴达300勇士298人阵亡国王被枭首示众

原标题:正史上的温泉关战役:斯巴达300勇士,298人阵亡,国王被枭首示众

在很长的时间中,温泉关之战一直是西方历史文学中长久不衰的主题之一,这个悲壮的故事被书写成多种文字。以诗歌、传记、谚语的方式流传下来,人们歌颂斯巴达勇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然而真实的温泉关之战却并非如大多流传所言,三百斯巴达勇士并未全军覆没,还有一群人同样参战了却鲜为人知。

温泉关战役是希波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西方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因地点在温泉关得名。

在公元前492年以及公元前290年,波斯军就曾两次远征希腊,但都失败了。公元前486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去世,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决心要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

为此精心准备了四年,动员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同时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希腊城邦自然不服,雅典将波斯使者扔进深坑,斯巴达将波斯使者扔进井底。在这两个最强大的城邦领导下,希腊的城邦团结起来,组成了希腊城邦联盟。薛西斯的计划中水陆并进,因而希腊联军必须准备海陆两路的防御,无奈波斯人数量太过庞大。

直接对抗显然是不明智的,于是希腊人决定利用险要的关口抵消,发挥希腊重步兵单兵战斗力。因着种种原因,温泉关成了希腊联军的一处防御地点,这是他们非常好的一个选择。位于希腊中部的它周围都是易守难攻的山川地形,不利于波斯骑兵活动,只有一条长约5公里的甬道。

除此之外南边是山峦,北边是海湾,关卡最窄的地方甚至只能让一辆车过去。不巧的是这场战争撞上了卡尼亚节,根据斯巴达的法律,卡尼亚节时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停止。当年的马拉松战役,斯巴达军队正是因此才姗姗来迟,等他们抵达的时候雅典人都打赢了。不过这一次事情实在要紧,他们不愿意看见温泉关很快落入波斯人手里,便派出了一支小规模军队。

这支军队由斯巴达两个国王之一的列奥尼达率领,其中有300斯巴达王族卫队、1000名二等边民步兵,300的王族卫队便可看出其重视。规定斯巴达王出征时只能携带100人,双王同时出征,也只能带200,必须留100人在国内。而这次列奥尼达带走了300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一般的斯巴达战士或者奴隶,以及其他城邦的战士。

累积起来,温泉关之战中,希腊军队出的兵力是大约七千人。但这也够悬的,因为波斯军队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人左右,战争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希腊军队的七千余人十分英勇,没能击退波斯军队,却成功拖延了他们的进宫。为其他城邦准备战役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说,正是有了温泉关战役才有后来希腊的胜利。

若不是他们拼死抵抗,恐怕波斯军队就要一路南下,真被踏平、希腊真被征服了。然而因着寡不敌众,斯巴达战士与殿后的志愿军全部阵亡,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全部阵亡。因为那三百斯巴达勇士中,还有两人一个因着得了害眼病,一个奉命外出未能参与。他们后来回到斯巴达,被家乡人鄙视,一个受不了自杀一个在另一场战斗中牺牲。

列奥尼达一世最终被枭首,一直到战役结束的四十年后,遗骸才被归还给斯巴达。人们授予这位伟大的国王最高荣誉,将他的遗骨重新安葬,每年都会举动仪式活动来纪念这位盖世英雄。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波斯一路凯旋高歌,只是薛西斯执意要消灭雅典,穷追不舍。反而惹怒了雅典海军,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完胜波斯海军,普拉提亚中又被击溃。

至此,薛西斯不得不撤回亚洲,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希腊联军的胜利告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斯巴达300勇士血战50万大军是军事神话?历史真相更加惨烈

而在爱琴海之滨,为了继承大流士国王征服希腊的遗志,他的儿子薛西斯带着20多万大军踏上了希腊半岛的土地。在征服了希腊北部的塞萨利之后,薛西斯故意停留了一段时间,等到希腊人开始庆祝一年一度的卡尔纳尼亚祭典的时候,趁着希腊人不能动兵的禁忌节日,突然带着成分复杂的大军开拔,准备一举突破希腊人在山地设置的各种防线,逐步征服希腊半岛的小邦。

由于希腊北部的塞萨利平原已经沦陷,而联军的机动兵力少得可怜,注定不能和敌人野战,所以在公元前480年7-8月,希腊联军前往温泉关组织防御。这是希腊中部的一座关隘,因为关口的2个温泉泉眼而得名。温泉关附近都是崇山峻岭,不利于骑兵活动。只有温泉关所在的通道是东西走向的甬道,通道中有古代福西斯人建造的防御骑兵的边墙,很利于人数较少的希腊人狙击大队波斯士兵,组织防御。

虽然希腊方面制定了严密的防御策略,但是希腊陆军的主帅: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对于防御战依旧感到压力巨大。除了人力紧张,无法封堵战区内所有的山间小道、防止敌人包抄,斯巴达人向来比较保守,对于远离本土的征战缺乏信心;所以,多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都主张在半岛以北的柯林斯地峡部署军队抵抗,对于远征军心不稳。但如果直接以科林斯地峡为防线,就意味着放弃地峡以北的山河,这会让雅典、福西斯等城邦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打击下,这样波斯人就可以对希腊人分化治之,各个击破。但为了稳住联盟的军心,列奥尼达力排众议,在留下一位国王在国内监国后(斯巴达采用双王制,有两个家族的两个国王共治),亲自带领以300王族卫队为核心,外加一些二等公民和黑劳士奴隶的队伍北上,稳住联盟的军心,并向母国请求数目更多的兵力支援。

由于深知兵力不足的问题,列奥尼达预感7000人的队伍无法支撑到主力北上,所以他做好了必死的打算:自己带出来的300王族卫队,都是有子嗣的壮年战士,即使战死,他们也能将自己的种子传下去。300人的阵亡无伤于斯巴达的繁荣;至于自己的家人,在出征之前,话不多的他已经嘱托王后戈尔贡:嫁个好人,生几个好孩子,然后跳上征车,终不回顾。

当希腊陆军在加固地峡的边墙时,波斯的20多万大军陆续逼近了战场。波斯大王薛西斯还饶有兴致地派出侦查骑兵察看希腊方面的动静。他发现在列奥尼达的指挥下,希腊人井井有条的组织操练。和过去一样,斯巴达人正在梳理象征勇猛的长发,还通过裸体体操,保持身体的灵活。对于波斯斥候的观察,希腊人毫不理会。薛西斯于是叫来在军中的前斯巴达国王德玛拉托斯,问他斯巴达人这么做,究竟是什么意思。德玛拉托斯告诉波斯王,这说明斯巴达人正在准备决一死战。

玫瑰色的霞光里,温泉关口跃动着火一般的斗篷与冠羽,如同熊熊烈火在燃烧。红色,是斯巴达战士们最喜爱的颜色,代表了鲜血,勇猛与牺牲,自己的鲜血只会让战袍的颜色更加鲜艳。战士们左手上是大盾牌,上面有着蛇发女妖梅杜莎、戈尔贡与毒蛇、蝎子的图样,当然,还有承载着荣耀的倒V字—-希腊字母lambda,那是他们家乡拉克德蒙的首字母。

别在战士们腰间的,是斯巴达式短剑;他们的主战武器是约两米长的长枪。威武的枪尖在朝阳中闪闪发亮。现在还有没开战,战士们以稍息的姿势斜倚在长矛上,把盾牌靠在自己的膝前。其他城邦的战士与斯巴达武士的状态、武器大同小异。但斯巴达的300勇士拥有更加沉重、防御力更好的铜胸甲。在阵型上,由于设防的山道面积狭窄,所以列奥尼达增加了方阵的纵深,减少了方阵的正面宽度,以便和敌人进行持久消耗。

列奥尼达王和大祭司美迪斯提亚斯来到祭坛前,向众神占卜。祭司念念有词地洒下大麦与香料,国王郑重的走上祭坛,黄金的剑柄已经出鞘。温顺的母羊惊惧的望着赫拉克勒斯的后代,宁静安详的大眼睛里溢满了恐惧、无奈的泪水。浑身的羊毛都在瑟瑟发抖。戎马一生的国王不禁叹了一口气,己方的勇士们,也不过命运的砧板上的牺牲。

对面的波斯军阵营里,有来自亚非欧三洲的勇士,不过第一天打头阵的是斯基泰人和波斯人的兄弟民族米底人。他们中有很多人自身或者父亲、祖父参加了十年前在雅典附近爆发的马拉松之战。那一次血战中,很多人失去了父亲、祖父。马拉松之战的幸存者急于洗刷耻辱,烈士遗孤们希望为家人报仇。出于检验希腊人战斗力的目的,薛西斯没有立即派出精兵,决定让这些战士率先出击。

除了雅典人外,大部分希腊人第一次见到这种阵势,成千上万支箭嘶叫着,怀着吃肉的欲望落在希腊人的头顶,紧接着是箭镞被盾甲挡住的沉闷响声,箭矢在战士们的头盔和盾牌上徒劳的撞出咣当的声响和凹痕,造成的实际杀伤非常有限。虽然偶尔有人中箭,但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父子,邻居们就在身边,所以阵型非常稳固。随着米底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方阵如同被逼到角落里的豪猪,面对对手竖起鬃毛,前排战士们俯下身体,盾牌的正面和枪尖纷纷向前,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在米底人即将够到方阵的时刻,素来沉默寡言的斯巴达人爆出一声可怕的战吼,一阵阵刺耳的金属碰撞声,伴随着敌军痛苦的。

希腊人以为,自己会和波斯人,进行“头盔对头盔,盾牌对盾牌”的近距离肉搏,但是眼前的战斗强度远远低于希腊人的预期。对面的米底人和斯基泰人仅仅装备了亚麻甲、棉布甲,装备好一点的军官有装备铁质鳞片甲,但是这些军队的阵型松散,撞在希腊盾牌上难以撼动重步兵的阵线;而且在顶过了第一波冲击之后,前三排将士端起长枪,从盾墙的间隙冷不丁地刺出,在敌人身上留下一个血肉模糊的窟窿。

希腊人举起长枪,看准时机就推开盾牌刺出长矛,刺进波斯人的皮盾牌、柳条盾牌和衣甲,霎时间,如磐石与撬棒间的摩擦般轰然嘶鸣,铺天盖地的长矛、标枪、弓箭、短剑,在咫尺之间交织搏杀。很多斯巴达人在猛刺长枪无法拔出或投掷之后,就拔出剑来,大脑一片空白地砍杀,平日的训练融入了本能的肌肉反应,他们此时唯一的信念就是砍杀。鲜血模糊了战士们的视野,杀戮也让他们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他们只知道砍倒面前的敌人,一直砍下去。

由于米底人使用的骑战枪矛,在长度上无法和希腊人的长枪相提并论,他们刚准备举枪刺杀,就发现斯巴达人已经将自己刺了个透心凉。在最精锐的前三排战士的缓步推进下,不断有敌人向后退却;对跌落在希腊人脚下的垂死敌兵,后排的重步兵会用枪尾的尖锥补刺一枪,结果性命。而下马作战、手持破甲战斧的斯基泰骑射手,虽然他们脸部的伤疤令人心生恐惧,但是由于长期骑马,他们并不擅长列阵步战,散阵自斗的他们,无法阻挡方阵的整齐划一的推进。

第一天的血战之中,希腊人采用轮番作战的方式,趁着敌人被打退后撤、重组队形的间隙,让精疲力尽的战友下场,让养精蓄锐的战士上前。斯巴达300王族卫队的精良护甲与高超武艺,让他们在狭窄的空间里上演了精彩绝伦的战争之舞,虽然他们也有人负伤,有人被击中头盔的利箭震得大脑生疼,但全军如同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般全神贯注的运作着。失去了残肢的波斯人重重地跌倒在地,在自己的哀嚎与前赴后继的同伴践踏中离开人世。

激战结束后,希腊营地里,其他城邦的将士们从波斯死尸的身上剥取金银戒指等饰物。他们不理解,波斯大王已经拥有广袤的国土,无尽的财富,为什么还是窃国成瘾,前来抢夺希腊的破衣烂衫和贫瘠山河。斯巴达人在放出黑劳士巡逻营地,让主人以最佳的状态投入人生中的最重要的战斗。斯巴达人在用过晚餐之后,开始为受伤的战友包扎伤口。列奥尼达在检视了各城邦支队的伤亡情况之后,还是认为应当由斯巴达人打头阵,以应对波斯大王可能使出的新花招。

这些人手持藤牌或者8字形的小皮盾牌,先是端起长矛刺杀,然后再拔剑近战。很明显,这些人的战斗意志比昨天的米底人要顽强很多。一旦前排倒下,后排的不死军就会一排排地跟上来填补空缺,维持战线的完整。对面棕皮肤、尖下巴、蓄胡须的长脸上,炯炯有神的目光如同火炬般闪烁着,直到倒下后才会逐渐熄灭。面对这些精锐之师,列奥尼达和前排的军官们一声令下,在激战一阵后突然后撤。不死军以为敌人准备溃逃,正准备追击时,没想到心口、腹部一阵寒凉—–原来前排经验丰富的斯巴达老兵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出了漂亮的回马枪,在敌人还在惊愕之际没回过神来时,已经体力耗尽的他们迅速没入方阵后面的间隙,后面二三排的希腊战士迅速填补他们的空隙继续杀敌。经过了第二天的苦战之后,面对死尸、血腥味和高温,斯巴达人仍旧站在自己的战位上,除了苍蝇在带有血迹的盾牌上分享残羹冷炙之外,军阵纹丝不动,军纪如山,头盔下的目光里,满是对敌人的轻蔑和厌恶。他们已经充分的证明了他们对于高温和恶臭的忍耐力。

如果正面战斗无法取胜,那么,波斯人惯用的招降伎俩就该发挥作用了。薛西斯下令:凡是和波斯大王合作者,都有重赏。温泉关附近的当地人艾菲阿尔特前来告诉波斯人:温泉关确实有漏洞,只要穿过一条山间的牧羊小道,就可以绕到希腊守军的背后,前后夹击。于是薛西斯大王给了艾菲阿尔特重赏,并下令他和旭达尔涅斯带领10000名波斯不死军一起行动。他们走完了小道,在稀疏的松柏林间准备下山时,遇到了一群尚在修整的希腊重步兵。旭达尔涅斯一阵紧张,以为这些人又是善战的斯巴达武士,结果艾菲阿尔特告诉他们:他们没有红斗篷,一定不是斯巴达人。事实上这些人确实是附近佛基斯城邦的军队,这些人,只是在每年秋季才象征性地从仓库里取出甲胄,拿下盾牌的防尘布,像参加运动会一般和邻居进行仪式化的战斗。在一阵挽弓齐射之后,这些以战争为致命运动仪式的将士们纷纷败下阵来,毫无斯巴达人的秩序和军纪。

在天快亮的时候,希腊人得到了侦察兵的探报:波斯人抄了后路;从波斯阵营叛逃过来的希腊战士带来了类似情报。面对被恐惧笼罩的军营,列奥尼达虽然有点吃惊,但并不感到十分意外。目前伯罗奔尼撒各国的精锐部队都没有全员出动,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兵强将防御战区内的所有地段。对于后路被截,他感到后悔而无可奈何,没想到福西斯人连保卫家乡都这么不上心。

固执的特斯皮亚人拒绝撤退;来自底比斯的几百将士,因为自己的统治者坚持要投靠波斯,他们已经无处可去,所以也选择和斯巴达人留下。此外,面对那些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黑劳士奴隶,列奥尼达也下令让他们留下,为主子们的自由事业献身。讽刺的是,这些为自由大业献身的人,恰好是斯巴达最不自由的一群人。他们已经世代为斯巴达人做牛做马,任劳任怨 ,现在,他们也将和主人们一起走向黑暗的塔尔塔罗斯地狱。这些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才领到了投石索、弓箭、标枪等轻武器,作为轻步兵辅助主人作战。

由于希腊人已经知道波斯人准备包抄自己,所以他们大胆的杀出城墙列阵,主动出击,准备用尽平生之勇,尽可能地给敌人造成杀伤。斯巴达人的一生就是在为这一刻做准备:展示自己精湛的杀戮技巧。而列奥尼达既知一死,就决定带领军队直奔波斯大王所在的本阵,尽可能多地给敌人造成震恐。按照传统的战术,波斯人还是先弯弓搭箭,以漫天箭雨阻碍希腊人的推进。在箭雨中,很多黑劳士轻步兵不是身体被洞穿就是手被钉穿在盾牌上,有的人捂着血流如注的伤口,撕心裂肺的吼着乱窜。

在激战中,希腊人的方阵如同攻城锤一般撞上了波斯人的阵线。希腊人的缓缓推进,在踏过的战场上,留下敌人的断肢、满地的肚肠,还有被血污裹住的兵器残片。虽然波斯军官用鞭子驱使麾下的战士继续前进,但是无济于事。面对对面身穿钟罩式胸甲、视死如归的青铜战士,波斯人的战线节节后退,很多人被希腊人逼到海边溺死水中。在战斗的最后关头,希腊人居然还能向前推进战线。但是在反复地举枪刺杀后,希腊人手里的枪矛也损耗殆尽,成了木制碎片,于是希腊战士们纷纷拔剑杀敌,在推开盾牌后,利剑直指对方的咽喉。这时,希腊阵型后方扬起了漫天的尘土——那是波斯人的不死军杀到了。身居前排的列奥尼达正准备下令,后排战士转身摆出防御阵势,结果一支冷箭正中他的咽喉。这一牺牲令希腊人大感意外,波斯人如同鬃狗一般纷纷上前,抢夺列奥尼达的遗体。特斯皮亚人的指挥官德摩菲鲁斯大吼道:

受到刺激的斯巴达人纷纷上前,如同《荷马史诗》里两军争夺帕特罗克洛斯的遗体一样,争夺国王的尸体。近身激战中,斯巴达人的剑砍断了,就换用剑柄、拳头、乃至牙齿和敌人殊死搏斗,接连打退了对方的四次进攻。由于敌众我寡,他们退回到了防御墙内一座名叫克罗诺斯的小山丘上。最后,由于实在缺乏和希腊人肉搏的勇气,波斯人只能采用希腊人最鄙视的远程攻击,将已经血肉模糊的希腊人彻底击倒……

而在希波战争结束、希腊联盟彻底取胜之后,战役过后几十年,斯巴达人才从波斯人那里取回英雄的头颅。2000多年后,人们在一个名叫克罗诺斯的小山丘,发现了大量的波斯箭头,那是国王的阵亡之地。其中有的箭矢十分锋利,乃至深入遗骸,甚至有淬毒的迹象,从侧面证明了当年战争的惨烈无情,和希腊人的威武不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斯巴达勇士是如何炼成的?三百勇士战十万波斯军是杜撰还是史实

在古希腊有这么一个城邦,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几乎与世隔绝,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斯巴达城邦,而这里的人名被尊称为“斯巴达勇士”。公元前480年,斯巴达国王率领300勇士抵抗十万波斯大军入侵的故事代代相传。鲁迅先生曾在《斯巴达之魂》中感叹到:“地球不灭,则终存斯巴达武士之魂”。传唱千年的斯巴达勇士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而三百勇士对抗十万波斯军是真实的吗?

古希腊各城邦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富和奴隶,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斯巴达为了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城邦,需要培养出尚武好战的公民。因此斯巴达高度重视军事训练和体育教育。而他们的训练方式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从婴儿出生开始,父母就会用烈酒为刚刚出生的婴儿洗澡,如果婴儿发生抽搐和昏厥会直接被摔死。其严格程度可想而知!

7岁前的儿童,就会被灌输各种军事思想。城邦禁止父母娇惯自己的孩子。7岁之后,男孩就会接受城邦严酷的集体训练。18岁时,男子的成人礼就是跪在神庙前接受鞭刑,还不能发出声音。同时他们还会组成敢死队,每人带一把匕首去刺杀“希洛人”,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战士。而斯巴达女子在18岁前也必须参加国家规定的各种军事训练,比如打斗、投铁饼、掷标枪、爬山等活动,使女子也拥有健康的体魄,斯巴达人认为强壮的母亲才能生育出强健的后代!

尚武好战的斯巴达人还发明了一种特别的作战方式—斯巴达方阵!这种阵型中每个士兵都身穿青铜盔甲、头戴铁盔、左手持圆盾、右手持长矛。作战时士兵们肩并肩紧密的排列,最前排士兵一起将长矛放平,指向前方,后排士兵将长矛放在前排士兵的肩膀上,构成了一面由长矛组成的墙壁,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向敌人。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队试图踏平雅典、征服希腊。希腊人为了抵抗波斯的入侵,于公元前481年结成以斯巴达为首的30多个城邦参加的军事同盟。当波斯人度过海峡的消息在雅典传播时,斯巴达人决定身先士卒,去迎接可怕的侵略者。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集结了300勇士以及其他城邦的4000战士,前往希腊温泉关。战争初期,斯巴达勇士确实是占据上风的,但波斯人占据人数优势,只能阻挡一时。

战争第三天,一个叛徒引导波斯军抄小路进攻列奥尼达的后方,列奥尼达无法抵抗波斯的强攻,下令前来支援的4000战士先撤退,列奥尼达率领着自己的三百勇士死守温泉关。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之后,斯巴达勇士全军覆灭。但勇士们为雅典人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斯巴达勇士用鲜血留给了后人不朽的传奇!

【古希腊列国志】斯巴达(四):国王1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之一,在所有希腊城邦国家中领土最广大。斯巴达实行非常独特的政治制度,即由来自两个王室的国王同时统治,两支王室的继承互不干扰。两个王室分别是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世系。

克里昂米尼三世 前235年 – 前222年 在最后一个致力于重振斯巴达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在塞拉西亚战役中被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和亚该亚同盟打败后,斯巴达就已经接近于灭亡。

阿格斯普里斯三世 前219年 – 前215年 – 亚基亚德世系的最后一任国王,被欧里庞提德世系的吕库古废黜。

欧克里达斯 前227年 – 前221年 (欧克里达斯实际上来自亚基亚德家族;他的哥哥、亚基亚德世系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结束了两王室平权的传统,废黜了欧里庞提德王室的国王,只是为了在表面上维持两个国王的形式而任命欧克里达斯为共治者。)

吕库古 (欧里庞提德) 前219年 – 前210年 在克里昂米尼三世去世后恢复欧里庞提德世系王位。

珀罗普斯 (欧里庞提德) 前210年 – 前199年 – 欧里庞提德世系的最后一任国王。

亚基斯一世(英语:Agis I):他的名字被用来为这一支斯巴达国王的家族谱系——亚基亚德命名,但关于他并没有太多相关资料,是一个介乎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人物。传闻他征服了拉科尼亚南部的希洛城,将其公民收为奴隶,即著名的希洛人。

埃凯司特拉托司(Echestratus):在位期间,以清除山贼为理由,把军队开进了阿尔戈斯和拉哥尼亚的边境。当地的基努里亚人奋起反抗,但被斯巴达人征服。

铁列克洛司(Teleclus):据认为在他统治的年代,斯巴达人征服了阿密克利、斐瑞斯和吉拉安特伊等地区,这里的居民后来就成为了“边民”(也称庇利西阿人)。在一次阿尔特弥斯神的节日中,铁列克洛司在尼恩那提斯湖附近的神庙遭到美塞尼亚人的伏击而丧命。由此,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爆发。

波吕多洛斯(Polydorus):在他和安那克桑德里达斯两位国王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的失败,使美塞尼亚人只得凭险据守,死守海拔八百多米的伊托美山山口。第二次战争爆发时,斯巴达人大军压境。传说此时美塞尼亚准备大量礼物去请求神谕,请求神指引一条生路,得到的指示是必须向冥王祭献一名出生高贵的少女。但人人都心疼自己的女儿,很久都无人愿意。美塞尼亚的英雄人物阿里斯多德穆斯(美塞尼亚)得知后,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当场拔剑刺死了自己的女儿。神奇的是,美塞尼亚军自此士气高涨,击败了斯巴达人。阿里斯托得摩斯被人民推举为国王。但不久,此人想起自己手染女儿的鲜血,很快也自杀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以斯巴达人的胜利告终,伊托美山被斯巴达占领。

欧里克拉铁斯(古希腊语:Εὐρυκράτης Eurykrates)是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国王,前任君主是其父波吕多洛斯,后任是其子阿那克桑德尔。他的统治由公元前665年起,至公元前640年止,有人认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是在他统治的时期结束。

克里昂米尼一世(?-约前489),古希腊斯巴达城邦国王,在位时间为前520年 – 前490年或前488年。在他统治时间,斯巴达积极开拓疆土,影响力逐步扩大。在他统治时间,伯罗奔尼撒联盟正式成立。他曾经强烈干预雅典事务。约前494年,克里昂米尼一世入侵了阿哥斯。前491年,他清除了爱琴那(Aegina)城邦中亲波斯势力。前490年,克里昂米尼一世被流放后因试图聚集军队攻打斯巴达而被关入监狱,不久于狱中死亡,死因可能是自杀。斯巴达王位由列奥尼达斯继任。

列奥尼达一世(希腊文: Λεωνίδας,意为“猛狮之子”或“猛狮一样的人”,?-前480年),也有译作李奥尼达一世。古代斯巴达国王,出自亚基亚德世系,阵亡于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之役。他率领的300名斯巴达士兵的英勇表现使他成为了古希腊英雄人物。他可能于前490年到前488年间经历一系列斗争后取得斯巴达王位。前480年,列奥尼达率300名斯巴达精兵和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希腊军曾坚守3天。第三天,一名希腊居民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400名底比斯志愿军。列奥尼达率众英勇作战,给波斯军队造成很大损失,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弟弟也死于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列奥尼达等300斯巴达精兵全部战死,波斯军队付出很大代价才占领温泉关。但也因为列奥尼达的奋战,雅典海军有了足够时间准备与波斯军队决战。波斯首领薛西斯一世为报复,下令找到列奥尼达尸体,砍下首级,枭首于一把长矛之上。希腊人后来在温泉关为列奥尼达等300斯巴达精兵修建了墓碑,作为纪念。

阿莱乌斯一世(前312年-前265年),公元前309年至公元前265年斯巴达阿基斯族王。他继承祖父克莱奥美奈斯二世为王,并于公元前280年入侵埃托利亚,未果。公元前273年,他从克里特战场中被召回,以把伊庇鲁斯同盟的皮洛士赶出斯巴达。随后,公元前268年,他与雅典和托勒密二世一同发动抗击马其顿的克雷莫尼迪恩战争。在科林斯战役中,他被安提戈努斯二世(戈努斯人)所杀。他是首位在钱币上和铭文中为自己颂功,首位坐拥设计精美宫殿的斯巴达王。

列奥尼达二世(Leonidas II)(希腊语: Λεωνίδας Bʹ),是第28位亚基亚德世系斯巴达王(前254~前242,前241~前235在位)。他于前254年继承阿瑞乌斯二世的王位并于前244年开始与亚基斯四世共治。

克里昂米尼三世(希腊语:Κλεομένης Γ,约前260年-前219年)是亚基亚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前235年—前222年在位),于前235年继承父王列奥尼达二世的王位。从前229年到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与阿拉图斯所领导的亚该亚同盟进行克里昂米尼战争,并继承亚基斯四世的企图,进行一系列改革来挽救逐渐衰弱的斯巴达,但其努力却在马其顿介入之后,在前222年塞拉西亚战役战败失败告终。他被迫流亡至托勒密埃及,并于前219年自杀。

传说斯巴达300勇士干掉了波斯的百万大军是真的么?

斯巴达300勇士之所以被传扬,被世人所敬佩,是因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斯巴达勇士最可贵,也最值得称赞和学习的优秀品质。这一品质就是他们不畏惧、不退缩、勇于战斗、视死如归的气魄和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300斯巴达勇士,在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的率领下,据守温泉关多日,挡住了数十万波斯大军的进攻,杀伤波斯士兵无数。最后,因为叛徒的出卖,波斯军队通过一条小路,绕道越过并包围了温泉关。斯巴达300勇士,并未放弃,而是选择与温泉关共存亡,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尊严。

当看到手持弯刀、盾牌,赤裸上身的列奥尼达,率领同样装束的300勇士,怒吼着冲向波斯大军时,的确会让人热血沸腾。实际上呢,这一幕的确发生了,可整个过程,却有很大的差别。

温泉关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80年。当时,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为了报当年的马拉松战役之仇,调集了一支三十万左右的大军,再次远征希腊。希腊城邦组成联盟,推举雅典和斯巴达作为联盟领袖,共同对抗波斯大军。

斯巴达勇士的英勇好战,是希腊人众所周知的,因此,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就成了希腊联军陆军总指挥。列奥尼达挑选了本国最精锐的300名勇士为核心。这300人均来自斯巴达皇家卫队,而且全是重甲步兵,并非赤裸上身。另外,还有900人的普通斯巴达战士,以及近6000人的希腊其他城邦的战士,共同防守地理位置险要的温泉关。

这么一算的话,其实列奥尼达手下的军队,还是挺多的,应该在7000人左右。而且,希腊人占据地利优势,坚守3天,造成波斯大军数万人的死伤,也不足为奇。想想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攻守战,守城一方,在极度劣势情况下,比斯巴达人战绩好的多得多的战例比比皆是。比如当年耿恭的疏勒城之战,仅数百人面对匈奴两万多骑兵,坚守疏勒城近1年之久,最后仅剩13人被救了出来。如果论坚韧与无畏,比温泉关之战,震撼多了。

再回到斯巴达300勇士的温泉关之战,希腊联军抵御住了波斯军队前两天的进攻。到了第三天,守卫温泉关的希腊联军中出现了一个叛徒,这个人带领波斯大军从小路绕到了希腊联军后方,前后夹击列奥尼达的军队。

把守温泉关的7000名希腊联军陷入了全军覆没的险境。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选择了决定解散联军,由他率领300勇士,和一部分留下来的联军士兵,共同阻挡追击的波斯大军。所以,温泉关最后一次血战,并非只有斯巴达三百勇士,还有为数不少的希腊联军士兵,其中包括近700人的赛斯比城邦战士,以及被列奥尼达留下的400名底比斯战士。

最终,斯巴达300勇士,在杀死了500余波斯士兵后,全部阵亡。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的首级被割下,尸体被钉到了十字架上。

赛斯比人,因为是被自己的将军强行命令留下的,作战意志并不强烈,大部分投降。

底比斯人也很无畏,作为斯巴达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列奥尼达留下了所有底比斯士兵。也有一说,底比斯人和波斯人比较友好,列奥尼达为了防止他们背叛,把他们留了下来。这400名底比斯士兵,也全部战死。

温泉关之战,为希腊大军的集结部署争取了时间,同时,他们的精神也激励了希腊人,让希腊人最终战争了波斯人。

斯巴达人完全值得肯定和称赞么?并不是这样。在击退了入侵的波斯大军之后,斯巴达和雅典开始争夺希腊霸主地位。斯巴达人甚至不惜主动向波斯人示好,并在波斯人的支持下,击败了雅典。

但是,因为斯巴达制度的缺陷,斯巴达很快衰落了。他们不重视知识和文化发展,反而实行严格而残酷的等级制度和奴隶制统治。他们的奴隶被称为“黑劳士”,黑劳士与斯巴达人的比例,严重时竟然高达7:1。斯巴达人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防止黑劳士起义,不得不增加士兵的数量,所有身体合格的男孩都要被训练成为士兵。当他们为了扩张和霸主地位,不断挑起战争时,人员损耗也必然加剧。

史料上就记载,一位生了8个儿子的斯巴达母亲,她的儿子全部战死沙场。虽然,这位母亲并不悲伤,并认为她及她的孩子们都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也同时说明了斯巴达人在战争中面临的巨大伤亡。说白了,斯巴达只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希腊城邦而已,并没有持续发展和存在的基础。

因此,底比斯人崛起后,很快取代了斯巴达的霸主地位。再之后,马其顿人崛起,斯巴达再次遭受严重打击。最后,斯巴达彻底灭亡于罗马共和国。